您所在的位置: pg电子官方-pg电子试玩入口 - 新闻> 渝航之声> 稿件
两马对开,构建两岸新脉络
——写在对台码头琅岐港通航之际
5月17日,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满载乘客的“安麒6号”推波起航,从马尾琅岐港驶向台湾马祖,对台码头琅岐港正式通航。位于福州马尾区的琅岐岛距离闽江出海口1500米,距马祖18海里。加强两岸友好往来,促进经济发展,整合现有“两马小三通”客运航线和对台小额贸易码头……由公司承建的对台码头琅岐港的建成,则为两岸交流开辟了一条水上新通道。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对台码头琅岐港1、2、3号泊位、客运大楼、广场及配套设施,分为水陆两部分,施工种类跨越水运、水利、房建及陆域施工四部分,且工期十分紧张。如果采用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将大大降低施工效率。
本着“专业人做专业事”原则,项目部将全部预制构件外委专业厂家生产,结合“制作、运输、安装”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有力发挥了专业厂家设备、材料和工艺优势,并且减少了对耕地和农田的临时占用,最大程度减少了临时设施建设成本。
在施工场地狭小的困境下,混凝土生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材料质量能不能达不到施工要求?能否高效供应?”采用商品混凝土这一想法,起先让主管部门感到担忧。然而项目部快速行动,制定出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设备、材料、场地,项目部提供技术支撑的管理方案。项目团队做到了对商混站材料抽检频率等同于自建搅拌站自检频率,并从源头把控混凝土质量,物资、试验室等部门人员全程参与质量管控。这一模式的成功应用,打通了码头混凝土保障的施工瓶颈。
二航“智造”助力码头建设
离岸延伸,盘石桑苞。码头上下横梁等现浇结构都是采用天泵和地泵逐排施工,所有预制构件吊装均采用浮吊和施工钢栈桥水陆并进方式完成。码头泊位共计方桩290根,长度在50至59米,运输吊装作业难度极大。项目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和现场试验论证,将传统“四点吊”优化为“六点吊。针对“溜桩”现象普遍且十分严重的现状,技术人员对打桩船吊具进行创新改造,攻克了施工难题并获得两项技术专利。
如果将水下290根方桩比作“里子”,那这些“里子”撑起的泊位平台就是“面子”。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面子”工程,却面临着混凝土结构面层施工的质量通病——面层开裂。项目部专门成立面层无裂化课题研究组,对专项方案六易其稿。为避免二次污染,在浇筑磨耗层之前,对所有护轮坎和泄水孔都进行了塑料薄膜和胶带防护。通过一系列措施,最终面层浇筑达到无裂化效果。对台码头在建设者们精心打造下,展现出了“面上有光”的无缝平台。
7.5吨ct检查机如何从天而降?
对台码头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海关大型ct检查机,整机重7.5吨。这一庞然大物如何进驻客运大楼三楼,成为棘手难题。
因工期紧张,客运楼封顶建成前ct机进场时间还未最终确定。原本从客运大楼顶部未封顶前吊装的方案无法实施,现场施工分秒必争。最终项目决定在大楼垂直电梯与楼梯口处,预留与ct机匹配的吊装口,且吊装口处为可移动预制面板,不影响客运大楼施工工序与外观美化。ct机到场后通过汽车吊将整机下放至客运大楼内部。由于预留口处与ct机安装位置相距较远, 为在移动过程中不损坏已铺好的面板和ct机,项目部采取了下方铺垫钢板、低速平稳移动的方式,使从天而降的ct机平稳着陆、安全到达指定安装位置。
从2017年3月开工到建成通航,建设者们坚持打造精品,在连续两年的福建省水运工程信用评价考核中荣获aa级项目部,并获品质工程示范工地等荣誉。
通航当天,在福州发展的台商高先生早早就来到码头等候。“通关顺畅高效,航行时间能节省近一半。”他兴奋地说。高空俯瞰,江面之上,客轮往来于琅岐港和马祖之间。从此,闽江岸上多了一座明灯闪烁的对台码头,就像母亲家中等待游子晚归的夜灯,更像黎明之前的灿烂曙光。(马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