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pg电子官方-pg电子试玩入口 - 新闻> 项目文化
高边坡上做“微创”
7月27日,随着一阵“轰隆”声响起,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6号道路临近民房段第5级边坡完成最后一次爆破,白鳝田料场至大坝工运输永久道路施工取得阶段性进展。
由中国交建组建联合体承建的藻渡水库是目前重庆市库容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主要包含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提升綦江流域防洪能力,新增年供水量约1.79亿立方米,惠及渝南片区343万群众。其中枢纽大坝是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建成后将发挥蓄水、防洪、发电等功能。
枢纽工区6号道路沿藻渡河右岸蜿蜒而下,全长1777米,通向5公里外的白鳝田料场。该料场主要用来为大坝提供近200万立方米的填筑堆石料。根据勘测,6号道路是通向料场的必经之路,而临近民房段为该道路贯通的控制节点,其原始地形为陡峭崖壁,最高处高度超过50米,涉及大量削坡开挖作业,安全风险高、技术质量要求高。其建设进度直接关系到大坝填筑能否按期完成。
由于边坡正上部及两侧位置建有多处民房,为避免对周边民房造成损害,项目部起初采用传统机械开挖的方式开辟6号道路。“不敢挖,也挖不动,挖出来的坡面也是凹凸不平,同时进度也严重滞后了!”今年5月底的一次生产例会中,项目协作队伍就6号道路施工进展作汇报。了解情况后,项目执行经理段振益指出:“一级坡已经机械开挖大半个月,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效率质量都不如人意,如果能保证安全质量,那么爆破开挖的方式是最快的。”
针对地势险峻、边坡高、保护房屋多且距离近等复杂环境,施工人员感到困惑:“说爆破简单,可附近的房子要是振塌了,民房受损谁负责?”
大家纷纷表达了对爆破方式的担忧。项目常务副总工董伟打断了大家的讨论:“爆破施工有风险,但此处如果采用精细化控制爆破技术,应该能减轻爆破振动对房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控制爆破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董伟所说的精细化控制爆破技术,就相当于在高边坡上做“微创”,通过定量化爆破设计与精细爆破施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爆炸能量释放与介质破碎、抛掷等过程进行精细控制,以达到预期效果。
会议结束后,项目副经理周术灯、董伟与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彭松林立即前住6号道路对周边环境进行踏勘。他们发现,爆破区与民房、土坯房的最近水平距离仅有22.3米,这些建筑物对爆破震动极其敏感,需严格控制爆破扰动。
董伟带领技术团队召开数次研讨会,对多个方案进行严谨论证推算。最终他们选择采用“深孔台阶松动爆破 单孔单响”的爆破方法。为验证此方案的可靠性,项目部决定先做一次爆破试验,采用一种智能爆破测振仪监测振动情况。
6月5日,试验在6号道路实施。现场共布置4台爆破振动监测仪,爆破完成后,振动仪采集的各方向质点峰值速度值均小于1厘米每秒,满足爆破安全规程要求。根据试验结果,试验人员引入爆破公式,结合振动数据修正相关参数,进一步优化了单孔装药量、起爆时差、孔排距、炸药单耗的取值,并重新设计深孔台阶爆破参数。
最终,爆破参数和方案得以确定。首次正式爆破作业前,技术人员对装药、联网、起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五、四、三、二、一!起爆!”
6月10日,随着起爆指令下达,总计3吨炸药、250发雷管持续近7秒,爆破区域长达200多米,7000多立方米岩石顷刻间被剥离。爆破结束后,各方经过检查现场,确认测点振动信号满足规范要求,周边建筑物安然无恙,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至此,第一次大规模爆破作业取得圆满成功,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首次爆破作业的成功,消除了大家面对民房区域爆破施工的恐惧,让大家对后续爆破工作充满信心,6号道路施工进度也因此得到保障。”周术灯感慨道。在积累首次爆破的宝贵经验后,后续边坡爆破作业与监测流程愈发井然有序。6号道路高边坡施工从原先的机械开挖方式优化为爆破开挖,工作效率实现翻倍提升,将原定3个月工期缩短至47天,同时确保了作业的安全性与边坡成形的精确性。
截至目前,6号道路毛路已顺利贯通,为料场进场道路全线贯通并投用打下坚实基础。(彭松林 何逸雯 二公司、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