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姐妹-pg电子官方

你是我的姐妹

发布时间:2019-06-24来源:中交二航
【字体:】 分享:

从呼伦贝尔到丽江,这是一场跨越四千余公里的相遇;从金沙江大桥到纳西人家,这是一墙之隔常来常往中流露出的邻里日常。

这样的邻居是来之不易的,有打扰,有试探,有磨合……最终,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爽朗的姜艳和云南丽江内敛的纳西族姑娘杨代丽,性格迥异的两人才能脱口而出:“我们是姐妹嘛!”

两年多来,在中交二航局华丽高速金安金沙江大桥,这对姐妹能在搅拌楼里面拌制混凝土,也在纳西人家的小院儿里唱歌跳舞……

在逼仄的搅拌楼采访的时候,晚一步进来的杨代丽顺势拉起姜艳的手,两人安静地看着正在作业的操作人员;在杨代丽的纳西特色四合院里,姜艳跟两岁的小“咖啡豆”(杨代丽儿子)又亲又抱,那种亲呢的互动,热闹得不行。

她们俩都是搅拌站搅拌楼里面的操作员。严格意义上来说,姜艳算得上是杨代丽的师傅。因为早在十年前,姜艳已经入行,在这里,她也是搅拌站的管理人员。杨代丽正是姜艳亲自招聘并一步步带出来的。

【小标题】两份礼物

“嫂子,我想买礼物送给你做纪念……送你个银饰项链吧!”

“为啥呀?”

“就是想买礼物送给你呗……”

姜艳不时地左右歪头,试图重现两人当时的对话。讲起这件事的时候,她满脸兴奋。因为在姜艳看来,杨代丽不善于表达,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示感谢。而姜艳则回赠了一对银饰耳环。

“她刚来的时候不爱说话,现在好多了。”姜艳说话总是充满热情,说这句话的时候更是如同热浪扑面而来。

这两份礼物就像一根扁担挑起了两个箩筐:一边是友情在升华,一边是技能的提升。杨代丽的改变正是因为这份工作。

4月9日午饭过后,杨代丽接到一个电话,得到指令:需要多开一个搅拌楼,有新任务需要支援。刚刚放下饭碗不到半个小时的她,顶着一顶咖啡色的遮阳帽就出门了。此时的丽江,正处风季,白天气温可达二十五度以上,太阳挂在湛蓝的空中,紫外线极强,晒在人身上隐隐有种灼热感。

五分钟之后,她出现在搅拌楼里。啪一声,她扭动钥匙,开机了。在等待机器启动的过程中,她拿起抹布把机器和电脑上面的灰尘擦得干干净净。

“混凝土稀一点!”轰隆作响的搅拌楼里,搅拌车司机对杨代丽说。

杨代丽利索地在电脑屏幕上点击相应的按键,还一边给笔者讲解每个步骤以及电脑屏幕上面动画的意思:“这个是料斗在上升和下降。”当搅拌完成的混凝土流入罐车的时候,她还跟司机讨论“是不是太稀了”这个问题。

此时,试验室的试验员周文浩(人称“耗子”)拿着一支雪糕走了进来,说:“就这样可以。”杨代丽表示接受。

过了几分钟,耗子又拿了三根雪糕进来,给我和姜艳一人一根,唯独故意不给杨代丽,且笑称要收费。

杨代丽笑着怼回去:“最近掉钱眼里了?”

逗乐了姜艳和“耗子”。

2017年刚刚进入这个小空间的时候,她的表现并没有这么自然。

起初,杨代丽看着主机上四五十个红色、绿色以及黄色小灯,眼花缭乱的,紧张得不知所措。在跟随姜艳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性格内向,且不善与人沟通,拘谨、沉默,是她的常态。在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之后,她逐渐上路,不过,还是陆陆续续犯过各种错误,比如卡仓处理不及时导致料斗里的料漏得到处都是,这是她印象最深的突发状况。

现在的她,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这个小空间里面的设备。“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跟着一起出去接着做的。”杨代丽已经接受这样的改变,并且试图允许自己有更多尝试的机会。

目前,项目部搅拌楼里四位倒班的操作员,有两位是杨代丽的同乡。张东辉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家人看到他的改变,很支持,因为他们拿到了操作证,在他们看来,算得上有一技之长,而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

【小标题】嫂子

“在这里,我们都叫她嫂子!”三十出头的杨代丽,头戴一顶浅褐色遮阳帽,坐在藤椅上有点拘束,握着双手放在大腿上,压着自然铺开的裙摆。不过,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尤为自然大方,还顺手扫了一下坐在邻座沙发上的姜艳,指尖从她的短袖轻轻滑过。

今年44岁的姜艳在项目部被人称为“嫂子”,因为她是整个搅拌站负责人王继国的嫂子。在很多人看来,也因为她性格开朗、热情大方,颇有大姐风范,而被人这样称呼。

在多年东奔西走的经历中,姜艳大多数时间是欢乐的,尽管经历过挫折,她也拿得起放得下。

姜艳从小到大就喜欢音乐,于是,初中毕业之后,她就在内蒙古海拉尔市的一所职高学习了一年半的音乐。1992年,当地的一个新开的大酒店去学校招聘,最后就招了她一个人,她珍惜这个机会,跟家里人商量之后,咬咬牙交了三千块的抵押金,成功应聘。在培训了半年之后,她开始在酒店的歌舞厅里面当服务员,“还可以唱唱歌,多挣点。”

几经辗转,她进入另一家酒店,并在那里关注到海拉尔市电视台举办的业余歌手大奖赛。她果断的报了名,一路过关斩将,拿了第一名,并且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随之而来的机会和经历,让她至今难忘,笑容堆在脸上:“当时还跟海拉尔市电视台的一位女主播学习了一段时间。采访也做过,镜头我也上过。”

转折出现在1998年。当时,她处了个对象,但是相处不算愉快:“富家子弟,当时觉得他挺能作的!”姜艳不想让对方找到,放弃了一切,直接回到家乡牙克石市,从此在海拉尔市消失。

回乡一年之后,她开始了婚姻生活,人生也进入另外一条轨迹,就这样跟建筑工地断断续续的联系起来。跟很多外出务工的中国人一样,亲朋之间组团出去赚钱也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婚之后的七八年,姜艳和老公王继红一直呆在家乡,尽管她自己四处打零工,王继红以打草、养牛为生,两口子日子过得闲适滋润。不过,当孩子大了之后,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开始想着出去赚钱。

2008年,王继红的弟弟王继国,带着他们一起去了重庆市江北区。姜艳就是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搅拌站,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辛苦一点,每个月可以赚七八千。”充满诱惑力的收入,让她觉得值。

然而,好景不长。那一年,他们恰好碰上5·12汶川大地震。现在回想起来,除了用“睡马路睡草坪”“街上到处都是人”来形容当时的景象,更多的是她常常跟人提起一个令她“耿耿于怀”的故事。

地震前夕,她正在房间敷着黑色的面膜。刚下班回来的王继红,躺在床上打算睡一会儿,突然一晃,他猛坐起来说了句:“地震了!”穿起裤子就往外跑,边跑边说:“地震了,赶紧跑啊!”丢下了姜艳,嗖一下,就跑没影儿了。

此时的姜艳满脸黢黑,一边撕面膜一面往外面跑。一开门,看前面一老太太晃晃悠悠,扶着楼梯扶手正在一点点下,她只有心里干着急,跟着慢慢往前挪。“下去之后,老多人了,穿裤衩的、光脚丫的,各种人都有,听到玻璃咔咔响……”

正和笔者聊着,王继红下班回来了,问了句:“他没说我跑得快啊?”

“跑得快,说你比曹操还快!”姜艳提高了音量。

从那之后,他们双双回了老家,姜艳开始在餐厅服务员、卖过电子产品、开小吃店等多种不同的职业之间轮换。“我在哪儿,他就在哪儿,我不去,他也不去。”这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姜艳乐呵呵地一语道破。

直到2016年,弟弟王继国(二航局金沙江大桥搅拌站负责人)问她:“嫂子,二航局要在丽江建站,你来吧。”

“我来我能干啥呀?”

“你以前不是上过拌台吗?”

就这样,他们再次向西南出发,12月26日,从草原来到了大山深处。

【小标题】纳西人家

从搅拌站大门出发,往右一拐,穿过一小片错落有致的桃树林,就可以从杨代丽家的后门进入她的家了。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是丽江纳西族居民建筑最普遍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每家每户都是由三面的房屋和一面墙壁围成一个四合院。

杨代丽的家正是典型的这种风格,客厅对着照壁,两侧分别是卧室和厨房,院子里面种着三角梅、玉兰花、枇杷树等多种植物,布置得别致而极具生活情调。

在丽江,像她这样把房子挂在半山腰、面朝金沙江而定居下来的人,就这样散布在云南省308国道的沿线。

云南308省道,双向两车道,是连接四川攀枝花和云南丽江(全程260余公里)重要通道,每到夏季,从四川前往云南自驾游的车辆络绎不绝。据当地交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308省道日均车流量高峰期达到8500余辆,最少的时候也有5000余辆,发生事故达到了754起。

这条翻山越岭的省道,被当地人称为“云南省十大死亡公路”之一。正是因为路途崎岖,该路段限速30码,沿途每隔不到百米就会出现类似“险滑慢”的标识牌或者横幅。

即使这样,沿途的树上还是会挂有红色或者白色的绸带,红色代表出车祸人无恙,白色代表出车祸人出事了。这些绸带基本上是当地人系在上面的,或许是警醒和哀思。

“308省道,从丽江城区到项目部这段路,有将近有300个弯,28公里长下坡,骑自行车都没有问题,不用发动机。”王继红笑着说。不过,还有一点他忘记提了——除了28公里长下坡,还有17公里连续上坡。

三十多年来,依山而居的杨代丽从未出过丽江范围。

中国丽江,在大部分游客的清单中,一座必然会打卡的旅游城市。提起它,总会想起丽江古城的舒适浪漫、玉龙雪山的静谧动人。天空之境、雪山之巅……那些在抖音里面令人神往的片段,在这里都能一一实现。

置身这样一座旅游城市,作为本地人的杨代丽拥有的工作机会也跟旅游业息息相关。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在古城里的酒吧、服装店、饰品店等地从事服务员或者售货员等工作。面对一波又一波外来人口的涌入涌出,他们仿佛在这里,就能遇见全世界。

她是典型的纳西族姑娘,内敛淳朴、皮肤偏黑。此前也曾在丽江古城里的服装店打工,月薪三千左右,自从结婚之后,她基本就在家里操持家务,直到两年前进入二航局搅拌站。“性格太内向,一件衣服没卖出去吧!”操着浓浓东北腔的王继国这样跟她开玩笑,这也是他们对杨代丽的第一印象。

在来到二航局之前,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种植桃子或者养羊为生,从金安镇政府了解到,当地人2018年人均收入约1.14万元。丽江以旅游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而种植、养殖业收入却不算理想。

当地政府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扶持,来帮助当地人提升技能,有更多的出路。从杨代丽口中得知,每年,他们会接受专业的农牧业专家指导农作物养殖的科学方法,也会受到酒店里专业厨师的培训。

“我现在已经考有两个初级厨师证了。”杨代丽算得上是家里是手艺担当。

在金安镇增明村,每年从十一月底开始,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家每户都要举行杀猪宴,邀请亲朋好友以及邻居到自己家做客。在杨代丽家,每年这次至关重要的宴席,都是由她一首操持的。猪肉、鸡肉、排骨、火腿、纳西米罐茶、鸡豆凉粉等十个菜,她做的得心应手。

“一般情况下,从早上10点开始吃,一桌一桌的接着吃,流水席,没上菜之前或者人没到齐的时候,大家还可以在院子里烧烤。一头猪基本上都是请客吃完了。”姜艳依旧保持着她独有的热情。

酒足饭饱之后,未尽兴的宾客还可以聚在一起“打跳”(纳西族男孩女孩都会跳的舞蹈),打开音响,放着纳西族歌曲,一群人手拉手围成一圈,开始跳起纳西族舞蹈来。

【小标题】比邻而居

姜艳第一次受邀参加杀猪宴,是在2017年年底。那天,她在杨代丽家从中午待到晚上11点多。这距离她们第一次相遇过去还不到一年。

2017年春节刚过,搅拌站食堂的纳西族大姐领着姜艳去杨代丽家提水。

杨代丽对那天的情形记得很清楚:“嫂子当时穿着一件白色的长款羽绒服,像现在一样短头发。”由于刚刚过完年,杨代丽特地拿出过年的特色小吃糯米粑粑,问姜艳要不要尝一下,并补充了句:“挺好吃的”。姜艳矜持地推脱:“不吃不吃。”此后,姜艳天天跟着去提水,两人也逐渐熟悉起来。

“刚刚开始不熟悉,还是矜持点比较好,等关系好了,你不给做,我还要呢。”姜艳笑着说。

那次并非二航局搅拌站第一次到他们家接水,更不是第一次麻烦他们。

其实,搅拌站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杨代丽和其他几户村民种植桃树的地方,那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经过多次协商,杨代丽家最终还是同意了征迁协议,才让搅拌站在她家隔壁安了家。

比邻而居的生活就此开始。

在刚刚开始建站的时候,施工人员面临没水没电的困境,为了几天时间的临时应急,杨代丽一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可以使用自己家的水和电。不仅如此,在肉类食材生活物资的存储上,杨代丽家的冰箱也被“征用”了一段时间。甚至于上厕所都去她家解决。

“相遇都是一种缘分,大家出门在外,行个方便也很正常。”在这件事上,杨代丽并不觉得自己吃亏。

就这样一来二去,他们跟项目部也更加熟悉,而杨代丽在项目部的招聘中顺利过关。与姜艳的进一步熟悉,则是在学习间隙开始聊点家常。在信任与了解之后,她们谈及家庭感情孩子社交,几乎无话不聊。

闲暇时候,杨代丽充当导游的身份,领着姜艳到丽江古城游玩儿,还一起参加当地人的婚礼,姜艳第一次近距离围观并参与打跳。偶尔,杨代丽也会教姜艳说纳西话。“总是学不会,学了就忘记。吃饭吃饭是‘夯吃夯吃(音译)’,不要不要是‘么捏么捏(音译)’。感觉就像听天书一样。”姜艳至今一句完整的都没学会。

由于附近没有什么娱乐场地,杨代丽也会把小孩带到工地转转。“第一次见的时候,白白的,眼睛大大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黑。”姜艳爱给人取外号,比如工地现场的“柯大喇叭”,还有,杨代丽两岁的儿子——咖啡豆。

一次,“小咖啡豆”第一次去姜艳的房间。

“你是外国人,我也是外国人。”两人谁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只有杨代丽做翻译。玩儿了两个小时,把姜艳的床搞得乱七八糟。最后,“小咖啡豆”把衣服鞋子脱光光,跟她妈妈说:“我要在这里睡觉,不回去了!”

大山深处的项目生活本来就是枯燥的。“你干嘛呢,出来聚会啊,聊天哪!”只要有空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在食堂来个小型聚会。席间,大家伙儿会轮流清唱歌曲。对于喜欢唱歌的杨代丽和姜艳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纳西敬酒歌,纳西三部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呼伦贝尔大草原……一首接着一首。

“工程完工后,全体自驾游,到我们内蒙古大草原去!咱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姜艳乐呵呵地还原着自己尽兴时候说的话。

采访过程中,笔者两次走进纳西人家和搅拌楼。4月9日中午,坐在杨代丽家客厅门前走廊上的沙发上,听着搅拌站的声音,微风拂过,眼前轻摇的花草和流动的云朵,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发了条朋友圈:“纳西人家,我们的好邻居。”

(柯祥虎)

网站地图